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药房》 > 202023
编号:13789007
中药煮散的历史沿革、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进展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12月1日 《中国药房》 202023
     也有不少学者对复方煮散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:田元春等[16] 采用2因素5水平星点设计试验优化了壮骨方煮散的煎煮工艺,以加水(倍)量和煎煮时间为自变量、以淫羊藿苷提取量和浸膏得率的总评“归一值”为因变量进行回归方程拟合,优化结果为:加16倍量水(mL/g),煎煮2 次,每次20 min。朱国雪等[17]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(HPLC)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四逆汤中甘草酸铵和总生物碱的含量,采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加水量、煎煮时间、煎煮次数等工艺考察,优选出四逆汤的最优煎煮工艺为:浸泡20 min,加14倍量水(mL/g),煎煮30 min,煎煮1次。文谨等[18]优化了葛根芩连汤煮散的煎煮工艺,以煎煮液中浸膏得率和特征性成分为指标,以加水量、煎煮时间、煎煮次数为因素,筛选出最优条件为:加20倍量水(mL/g),煎煮10 min,煎煮1次。

    从上述单味药材和复方煮散的制备工艺研究中可以看出,两者制备工艺均是以其指标性成分为评价指标,考察因素多为粒径、温度、时间等;但有的药材则是以其打粉制成颗粒的形式来考察最优工艺,相应的考察因素也兼顾了颗粒剂的要求[15]。可见,煮散的制备工艺目前也没有统一的规范 ......
上一页1 2 3下一页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,全文长 4556 字符